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为封大夫谢敕赐衣及绫䌽表 张 渭
臣某言中使某至奉宣敕旨赐臣衣若干事目睹丝纶
手披箧笥新衣二称虹霓间出䌽绫五色鸾鹤互飞臣
受钺西门建旟北府地僻万里天违九重岂意仁出于
圣心赐出于御府白日亭午忽蒙庆云之 惠清
秋届节 (第 13a 页)
帝可之赐
名广惠寺俾宗喜为住持又以释宏义为僧录司右觉
义兼住持实成化丁酉春二月八日也宗喜既即世其
惠清
嗣之始以记请予闻佛之为教非一端其大要
则觊以普济为事盖凡可以救燔溺而拯疾苦虽捐其 …… (第 27b 页)
苑及南海子为国老成委任益隆宗喜尝居西山崇化
寺有戒行而 惠清
淳谨能继其业图昭其师于四方事
得附书
   禄养堂记
翰林编修蒋君敬之将请假于上省其母太孺人于湘
(第 28b 页)
  清玄先生通山尹吴公墓铭

靖节通介发于延之贞曜懿行著自昌黎节以壹 惠清
且玄猗頫仰千载庶其企而潜伏攸扬愧予孱辞点苍
之㯟树石森秇公才不试公德不既以昌其嗣岸高谷
深视此幽系 (第 2b 页)
   彭羕荐秦宓(字永年广汉人荐同郡/秦子敕于太守许靖曰)
昔高宗梦傅说周文求吕尚爰及汉祖纳食其于布衣
此乃帝王之所以倡业垂统缉熙厥功也今明府稽古
皇极允执神灵体公刘之德行勿剪之 惠清
庙之作于
是乎始褒贬之义于是乎兴然而六翮未之备也伏见
处士绵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
(第 5b 页)
   守素大师女冠钱善道墓志铭
善道姓钱氏杭之钱塘人吴越王镠之后也在南宋理
宗时生十有三年入侍宫掖至元丙子宋灭随其君来
朝留京师奉睿圣皇后懿旨于其年之九月望日俾居
昭应宫礼其宫提举通妙大师某为师度为女冠赐紫
衣愈恭谨守道斋心奉香火朝夕课经祝圣寿以报荅
恩遇为务馀力则经纪宫事缮葺琳宫无少懈怠赐号
守素大师以至大己酉三月五日卒享年六十有六其

徒陈守中李 惠清
等以其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求铭
以志之惟师以亡国之馀被维新之泽洗涤尘垢享清
福三十有三年之久亦可谓瞑目 (第 11a 页)
   四书管窥三集(三首/)

闽黄泽敷仲永乐壬辰余校文礼部时所选奏进士也
而未尝识之其佐外藩也尝见其封事惓惓爱民之意
卓然今之贤方岳也今从吾友朱与言寄惠此本因并
志其人云
四书管窥四册永嘉史伯璿文玑著盖出饶氏辑讲何
氏集成胡氏陈氏发明金氏考證许氏丛说倪氏辑释
之后其论诸家之失皆平正的确刻板在永嘉郡学吾
得之黄宗豫学士闻黄州郡学近尝刻此书不知何如


四书管窥旧刻板在永嘉叶琮洪武乙丑进士知黄州
府又刋置府学吾友吉水周君公明为黄冈县教谕从
求而得之总五册二本余皆有之于是补阙正误得互
相资也
   理学类编二集(二首/)
此书及策要宋史略元史略皆刋板在清江退庵学士
之婿袁鹏所 惠清
江三十年前老师宿儒多在独梁张 (第 4a 页)
无功。不免素餐贵邦也。如何如何。 过辱奖谕。愧甚。生欲大笔扇赐下。盖以时逼炎蒸。藉以 惠清
风。且得时时把玩大作也。更望书四纸。生欲携之都门。为世世子孙珍藏计也。扇望明日赐下。其四纸稍俟三五日 (第 498L 页)
害为如镜之明水之止矣。铁之精粗。潭之大小。何病乎设譬。而若是其争攻也。鹿谷峻斥强弱本色之说。以为夷, 惠清
和。颜,孟粗英。亦当属之查滓。不干本体事。不亦甚乎。一性有单兼指之名。南塘主栗谷之说。以只在一处为言 (第 424H 页)
冀饯迎增祉。
伏承眷翰。就想清和。抚字多暇。体履珍卫。区区岂胜瞻慰。某一味沉疾。惛然不能振。奈何。下 惠清
蜜菉末。村家何以得此物。感领至意。而南草亦拜嘉。多谢多谢。馀只希政候万福。
窃计赋归有日。而无由承诲 (第 441L 页)
贤之言。不能虚心以求其指义之所归。而多先立己见。硬钻别驱。务出于圣贤本意之外。为大病。今李君所辨夷, 惠清
和之说。不幸而近之。盖孟子以伯夷。为圣之清。柳下惠为圣之和。而横渠张子释之曰。无所杂者。清之极。无所 (第 460H 页)
 心经。中与仁。是发动处。大全。以中对正则正为本。以仁配义则义为质。何谓也。
论性藁所论中正仁义。即太极图说注意也。濂溪之说中正仁义。实配木火金水而言故也。木火春夏之阳也。金水秋冬之阴也。元亨中仁。属春夏之阳。利贞义正。属秋冬之阴。中仁主发生。义正主收敛。此记正为本义为质者。从周子说而言之也。太极后论详之。
答李于玉(玗○癸酉)
上元前二日遣 惠清
翰。摩挲在手。久而不释。盖见志之所存。已不草草。以为圣人可学。自悚程氏夺志之语。有味子思己百之训。将 (第 58L 页)
悉。而妇人之言。烦复无条理。玆敢稍加修润。有略无增。以备二大人澄省裁断。幸蒙随请矜纳。各 惠清
文。以副万亡父平日之意。则不肖感泣。不但亡母行义之不泯而已也。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九
 丘墓文
   (第 267H 页)
旨。抑何滋味欤。自上智大贤以下。不能无过不及之差。故五常之在人者。全者少而偏者多。彼偏一失全(如夷, 惠清

和之类。)者。虽谓之只有其德。可也。而至于一生不仁义者。(如蹠,桀之类。)虽谓之无仁义无人性。非可乎 (第 362L 页)
云云者。正程子所谓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者。吾圣门元无是说也。至于由,求未发云云。不但由,求。如夷, 惠清
和。颜,孟粗英。并当归之渣滓。不干本体事矣。
既曰体之充则浩气岂在血气外乎。但血气则并渣滓在其中。浩 (第 93L 页)
字如何。弟又有小记。列写纸下。须依此刻之甚好。中原多有如此之例耳。前 惠清
风奇石制榻。日夕清玩。江陵之珍。应有此类。且蚌蠃之壳。最多奇怪。幸随见收取相寄。至望至望。怡心养性。 (第 462L 页)
 或以为尹拯之背师。盖怵祸之心。为之根柢。而为父一事。特其外面影子。然尝考丹岩漫录以为尤翁常对拯。辄斥其父之不绝鑴。言甚痛切。拯或俯伏流涕。同春忧之曰。英甫之于尹拯。有父子之义。而对拯辄斥其父之过。其子心安乎。日后恐有难言之变云云。以此观之。或人所论。恐非致讨之正者也。
拯之背师。由于怵祸。为父一事。特其题目云者。尤翁屡见其意。而遂庵茶饭言之。渠所云若从此爷。必如𠌫斋之寒暄者。情状昭然矣。来示以为或人之言。岂偶未之考耶。闵公漫录所云。隐之于心。不能无疑。其时尤翁辞气。未知果如何。以至俯伏流涕之境。而以愚观之。圣人所谓好仁恶不仁。由其禀质不同。故造德各异而气象随别也。是故汤武之辞。有恭傲裕迫之异。颜孟之言。有春生秋杀之别。伯夷柳 惠清
和不同。明道伊川和严亦殊。尤翁以恶不仁之德。任斯文世道之重。而遭洪水猛兽之患。竭至诚恫怛之衷。语之而 (第 279H 页)
气禀之气谓之气质者耶。可更商量。却以见教幸甚。
答朴士中(文在○戊申)
得一贲穷荜。已足夸耀。今又远 惠清
讯。遣意加厚。顾病丑垂死。无以承当。旋切愧蹙。第审棣床节宣庄胜。甚慰悰仰。声诗癖好。想由风韵之超越尘 (第 405H 页)
如何如何。钟新岁殊乡。深切孤露之感。精力衰耗。意思不接续。深恨少壮之全失于悠泛也。如有南风。幸勿惜时 惠清
音。警振昏愦。
答洪巨源(辛丑)
巨源知此怀否。面目非可怀也。吾道只在实处。此心本无喜名好胜之私。知 (第 45L 页)
道之精神气力。又与曩时绝异。似不得支久于世。诚恐平生至愿终未得遂。而含恨入地矣。伏愿先生恻然动念。俯 惠清
文。俾伸情事。则岂惟任道之感义无穷而已。亡父之灵亦必感泣于九泉矣。任道无任哀恳之至。
秋气已高。谨未 (第 58L 页)
  

与李幼能(端相○庚子元月晦日)
青门之外。良荷远将。忽于陆褫。蒙赐手札。满纸警诲。实感卑肠。况荏苒新岁。弓剑恸切之谕。极令人掩泣。读不忍成声也。还朝之教。非不欲承。而隐之于心。有所不敢者。其说略具伯令监答书中。此后所祝。只是勿言勿问有若不知其事。则朝廷庶几受福矣。此时此事。正不能无望于伯仲间也。山林闲静之乐。自是与世相忘者事。宁有受国厚恩系恋 君父而可以乐此者乎。下 惠清
香。未及披来。已觉戢戢袭人。谨当长置几案。以为千里薰德之资耳。乍暄。更祝为时加重。不宣。
答李幼能( (第 215H 页)